
今天分享的是:医药生物行业专题报告:“AI+医疗”商业化进程有望加快
报告共计:19页
“AI+医疗”商业化进程及发展前景总结
医疗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最早落地且重要的应用领域之一,虽已渗透到医疗领域诊前、诊中、诊后的各个环节,应用对象覆盖患者、医生、医院等多方,但受数据质量、标注、技术等因素制约,目前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,正从数据整合阶段向“数据共享+感知智能”阶段过渡。
从市场规模看,行业增长潜力较大。据测算,2024年我国医疗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约117亿元,2019-2023年年复合增速约33.8%;预计2023-2033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43.1%,2030年市场规模超千亿,2033年将超过3000亿。其中,医疗机构人工智能是最大细分领域,2024年市场规模约82亿,预计2033年将突破2200亿。
政策与技术推动行业落地加速。去年以来,工信部、卫健委等多部委发文支持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,如《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(2025—2030年)》提出建设医药大模型创新平台等;药监局也通过优化监管支持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发展。同时,DeepSeekR1的推出带来新契机,其通过后训练实现低成本、高性能,且开源特性有望加速医疗AI产业链部署,提升医疗服务效率和质量。
展开剩余79%典型应用场景各具特点。AI医学影像切入早,可应用于诊疗全流程,全球及我国市场规模均有望增长,但目前产品集中于试用阶段,未来应用领域有望扩展。CDSS能提升医疗质量、降低成本,受政策及市场需求推动,我国市场将稳步增长,2033年规模预计达60.35亿元。AI医药研发已赋能新药研发全环节,在全球医疗AI市场中占比最大(35%),虽处于起步阶段,但发展值得期待。
以下为报告节选内容
发布于:广东省熊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