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青报·中青网记者 王海涵 王磊
“那群可爱的孩子虽然基础薄弱,但是肯学上进,虽然性格偏内敛,但总是不经意间给老师带来惊喜……学生们记住你、尊重你,这是教师职业幸福感的来源!”尽管已经结束援藏支教、返回安徽两个月,侯纯广还是时常想起和当地学生之间的情谊。无论是电话聊天,还是朋友圈评论互动,他早已成为学生心中的良师益友。
侯纯广是安徽省亳州市利辛县第一中学80后正高级教师,近年来,他做好本校教学工作的同时,积极前往新疆和西藏支教。从塔克拉玛干沙漠旁的和田,到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南的山南,都留下了他与学生之间动人的师生情。
2010年,安徽省教育厅计划选派化学教师赴新疆和田地区支教的消息传来时,他与同样是教师的妻子商量后,郑重地向学校递交了支教申请。2011年2月,侯纯广告别父母、妻子以及还未满月的儿子,踏上前往新疆和田实验中学的支教之路。尽管生活条件艰苦,但侯纯广深信,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青年教师的助力。
克服了生活环境不适,很快,他遇到了教学方面的挑战:“一开始,孩子们反馈‘听不懂’,我以为他们听不懂概念和知识点,后来与语文教师沟通后才发现,他们不理解一些基础的词语、术语。”
为此,侯纯广一方面在上课时放慢语速,先将课本上字词的拼音标注在黑板上,再讲解含义。另一方面,他自创了“通用语+化学术语教学法”,将氧化剂、还原剂、催化剂等抽象的化学理论概念进行通俗化和本地化的表达。
例如,讲解原子结构知识时,他将电子和原子核的结构关系,比作新疆美食馕和芝麻粒之间的位置关系,他还请当地学生将化学元素名称转化为维吾尔语,并且编出了双语顺口溜,方便学生掌握。“每节课教的知识不一样,如果是概念、术语,我就找生活中常见的物品、食品做类比。先让学生直观明白词语大意,再解决科学解释的问题。”
他还因地制宜摸索了一套“循环复习法”:在讲授新知识时反复巩固旧内容,确保学生能跟上进度。他还针对学生的知识薄弱点布置课外作业,每节课结束前,提前预告下节课会随机提问,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意识。他注意到,刚开始,有的孩子只能回答一部分问题,后来,同学们可以回答完整的知识点。侯纯广所带两个班的化学成绩在全年级总是名列前茅。
2022年,侯纯广再次请缨,赴平均海拔3700米的西藏山南市支教,担任山南市第二高级中学(以下简称“山南二中”)教务主任、化学老师。他克服头痛失眠等高原反应,迅速投入工作。三年时间,他提出增加课时、线上考试、强化巡查等措施,组织开展山南市联合专题、新课程改革示范、讲座、听评课等活动。
他还与藏族青年教师顿珠群宗结对,采取互相听课评课的机制,针对对方的知识点传授和课堂设计等技巧提出建议,潜移默化影响青年教师成长,助力打造一支“带不走的优秀教师队伍”。
平日里,侯纯广不仅一丝不苟做好教学工作,承担好老师的角色,他还努力成为班级每位学生的亲人和朋友。“我所在的利辛第一中学,很多学生来自农村,父母长年在外打工,有些孩子性格内向孤僻,自制力和意志力薄弱。我长期留意每位学生的心理变化,设计开展集体活动,想方设法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众人的关爱。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方法也被我带到了支教工作中。”
山南二中2024届毕业生巴桑美朵是位害羞的女生,课余见到老师,都低头笑着走过,在回答问题时声音也十分微弱。课下,侯纯广找到巴桑美朵:“回答对错都无所谓,首先你要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。”
后来,只要巴桑美朵举手回答问题,侯纯广就带头鼓掌,并且带领班里同学一起鼓掌。一段时间后,她不仅可以大声地回答问题,还会在课前和课间主动向老师提问,脸上也充满了自信的笑容。
“很多学生不是学不会、听不懂,而是信心不足,性格内敛。”侯纯广坚持利用课前自习和周末为化学成绩不理想的学生辅导,先将基础知识讲透,再筛选一部分难题分类讲解、层层递进、挨个突破,增强了他们学化学的信心。
山南二中2024届毕业生巴桑次仁同学来自单亲家庭,但性格活泼开朗。他发现,巴桑次仁的知识点掌握得不够扎实,经常答错问题,他鼓励对方:“每次开口前,你要先思考一下,想一想有没有掌握和打牢基础知识。下课以后,一定要多问问题。”侯纯广主动与巴桑次仁同学结对子,针对他的薄弱点展开辅导。
有时,看到巴桑次仁在操场踢球,侯纯广会坐在旁边观看、陪伴。课下,侯纯广还请巴桑次仁教自己学当地特色的锅庄舞。
侯纯广了解到,和巴桑次仁一样,很多学生的家乡离山南较远,“五一”“十一”等假期都在学校度过,只有寒暑假才能回家。侯纯广会在宿舍做几个家常菜,请同学前来吃饭。同学们会帮忙洗菜、择菜,大家十分开心。尽管自己手艺一般,但孩子们总会夸赞“老师手艺真可以”!
教师付出真心,学生感受到关爱,学生自发的暖心之举同样也打动了老师。有时,学生从家带来零食、特产,悄悄放在侯老师办公桌上,或者下课时直接上台递给他。
学生们也和侯纯广成了朋友。山南二中2024届毕业生逢年过节会给侯老师发来问候,或是分享大学生活图片给他。今年寒暑假,一些毕业生还专程来山南二中看望了侯老师。
侯纯广至今记得,2012年7月,自己新疆支教期满返回安徽前夕,两个班的学生给他写了留言纸条,偷偷塞进他的课本里。上面稚嫩的字迹写道:“侯老师,我不会忘记和你相处的日子,你下次什么时候来新疆?”“侯老师,我还没来得及教你维吾尔族歌曲和舞蹈呢!”
这些朴实的文字,成为他支教生涯最珍贵的纪念。
这些年,侯纯广获评“全国先进工作者”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“安徽省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”、2025年全国“最美教师”等荣誉。在他看来,每当看到学生们淳朴、清澈的求知眼神,自己就充满了使命感,他将扎根岗位奉献青春,持续用知识点亮更多孩子的成长之路。
来源:中国青年报客户端
熊猫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